Thursday, September 11, 2008

最近看的几部片子

顾长卫的《立春》
收藏度:★★★★★
- 你不就是想跟我干那事吗?



吴宇森的《赤壁》
收藏度:★★
- 我需要随时保持冷静



陈正道的《盛夏光年》
收藏度:★★★
- 康正行,我们两个加起来,刚好是100分



Mira Nair的《The Namesake》
收藏度:★★★★
- the greatest journey are the ones that brings you home



台湾公视人生剧展《艾草》
收藏度:★★★★

Sunday, April 27, 2008

寄畅秋忆



无锡锡惠园林名胜区:http://www.xihuipark.com/
无锡秦氏寄畅园文化研究会:http://www.jichanggarden.com/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此园元朝时曾为僧舍,名“风谷行窝”,明朝时扩建。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政府进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难怪清朝的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足见其眷爱赏识之情。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廓然大公(后来也称双鹤斋),均为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 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园中多古木,后倚一墩。该墩为江南巡抚周忱为改善惠山寺风水,堆叠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瀚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06年)之夏,“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园改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秦耀系东林党人,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万历时构列二十景,秦耀逐景赋诗。

清顺治末康熙初,秦耀曾孙秦德藻加以改筑。延请当时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康熙、乾隆两帝各六次南巡,均必到此园,是为寄畅园的鼎盛期。其间在雍正初,秦德藻长孙秦道然因受宫廷斗争株连入狱,园被没官并割出西南角建无锡县贞节祠。乾隆元年,道然三子秦蕙田殿试中探花,入直南书房。第二年痛上《陈情表》,道然获释,园被发还,由秦氏家族中最富有的德藻二房孙子秦瑞熙斥资白银3000两,照旧营构,独立鼎新,保存古园,厥功甚伟。

乾隆十一年,族议“惟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双孝祠”,寄畅园为祠堂公产,故又名“孝园”。辛末年(公元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指定寄畅园为巡幸之地,喜其幽致,携图以归,于北京清漪园万寿山东北麓仿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咸丰、同治年间,寄畅园多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葺。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原贞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一组小巧庭院。后陆续重修九狮图石,重建嘉树堂、梅亭、邻梵阁等。

自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到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整整一百年间,两个皇帝十二次巡游江南,每次都必游这里,留下了许多诗章和匾、联。高宗乾隆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因此绘图带回北京,在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万寿山东麓仿建一园,命名为“惠山园”(公元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并在北京仿建了他认为最好的五处江南园林,其余四处早已毁弃不存,只有“惠山园”仍完好地保存在颐和园里。现在寄畅园中尚保存着康熙“山色溪光”、乾隆“玉忧金拟”御书石匾额各一方。 寄畅园布局得当,妙取自然,体现了山林野趣、清幽古朴的园林风貌,具有浓郁的自然山林景色。园内登高可眺望惠山、锡山,山峦叠嶂,湖光塔影,现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绝妙境界,是现存的江南古典园林中叠山理水的典范。并且,它以高超的借景,冼炼的叠山、理水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灵动飞扬的山林野趣,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全园大体上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西部以假山树木为主。大门正对着惠山寺的香花桥,其门匾为乾隆皇帝亲笔所题。穿过门厅后,是一个大天井,尽头一间敞厅,四壁挂满了名家字画。从敞厅左转,又是一组造型别致的庭院。西侧一个小天井,一株老藤,一段曲廊,颇富江南园林的风味。东部的“锦汇漪”,宽仅三亩,南北狭长,波光潋滟,形成园中开朗明净的空间。池中有一座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倚栏观赏鱼藻。池的周围山石嶙峋,建筑林立,各种景物点缀配置,勾勒出了曲折窈窕的水面轮廓。在水池的北段,七星桥、廊桥将池水分成两个不同情趣的小水面,显得深邃不尽,幽深无限,令人难以猜测水流的去向。七星桥平卧水面,池水轻拍,倒影如画。西部的假山造型,是叠山大师张南恒与张轼的杰出代表作品,模拟惠山九峰连绵逶迤之状,构成一幅九狮图。假山高3~5米,怪石嶙峋,变化丰富,与水池的比例相称,又同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假山间为山涧,引惠山泉水入园,西高东低,茂林在上,清泉下流,水流宛转跌宕,淙琮有声,犹如八音齐奏,取名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八音涧”。涧道盘曲,林壑幽深,是江南园林中的独具之景。

除此之外,沿池还建有郁盘亭、知鱼槛、清响月洞、涵碧亭等等建筑,丰富的园景令水面显得分外得宽阔,极尽曲岸回沙的艺术效果。寄畅园的西南段还有一方池水,旁侧耸立着一座太湖石峰,丈余高,这就是有名的美人石,其造型犹为栩栩如生,令游人不由得感叹园艺的构思奇巧。

无锡泥人



无锡惠山泥人厂:http://www.wuxidaf.com/

无锡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公元前202年置县,1295年升为州。无锡泥人的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无锡惠山附近,故无锡泥人又称“惠山泥人”。惠山泥人题材丰富,技艺精湛,惟妙惟肖,雅俗共赏。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

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泥人街”。20世纪初,惠山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惠山彩塑清代最盛,著名艺人有王春林、丁阿金、周阿生等。乾隆南巡,命王春林做泥孩五盘,很称意。丁阿金以捏塑昆曲戏文闻名苏州、无锡一带,传世作品如“借靴”、“寄柬”、“教歌”等。周阿生擅长塑制神仙故事,传世作品有“蟠桃大会”等。当地流传有两句话:“要戏文,找阿金;要神仙,找阿生。”两人在捏塑人物上都有卓越成就,各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惠山前期作品,主要是儿童耍货(玩具),如车老虎、大花猫、大阿福等。明代万历年间,昆曲流行无锡一带,惠山塑制戏剧人物。清代后期,京戏流行,丰富了泥制戏文的内容。

惠山泥人系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如大阿福、蚕猫、老寿星、渔翁等,寄托着民间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其造型粗犷简洁,色彩明快,挥洒写意,形神兼备;细货即手捏泥人,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无锡手捏泥人对材质要求严格,需取当地水稻田一米深处的乌土为材料。

传统工艺极为复杂,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作为彩塑,彩绘技艺在整个泥人的工艺制作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惠山彩塑注重配色“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才能使人看了爽朗愉快。“红搭绿,一块玉”,指红色与绿色相间使用,色彩效果很好。“红搭紫,一堆死”指红与紫并用,很难产生好的色彩效果。“远看颜色近看花”这是彩绘的总要求,既有大的色彩效果,又能细看;局部不能影响整体,纹样与底色须相互衬托,使之更美。

惠山彩塑上彩技法一般是“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靴子最后”。“头色勿过四,身色勿过三”,是说上头部的彩色,只能涂四次,身上的颜色上三次已够。色多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发裂。但上少了,也会显得玉气不厚。“落笔如飞,厚薄均匀”,指上彩时要画得快。笔发呆,上彩就死板。后句指上色用的颜料厚度都应该相同。“先开相,后制花,描金带彩在后头”,是头部装銮的步骤。“六线要直,曲线要活”,是用笔的要领。

“满而不塞,繁中有简”。这是惠山彩塑运用纹样时的规律。“长脚寿”、“团寿”、“梅竹”适用于老年人的服饰。“百吉”、“蝙蝠”、“团球花”适用于小孩服饰。“云锦花”、“水浪花”、“五色云”适用于一般神仙中人物,“草花”、“芙蓉花”、“点点花”、“荷菊”等则是一般富贵人、美女服饰上常用的纹样。

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其《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无锡泥人精品迭出,许多精品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专家收藏,不少作品还获得“山花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无锡市的喻湘涟、王南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号龟山)长期讲学之地。后废。“东林书院”名称来历与杨时游庐山时所写“东林道上闲步”这首诗有关。南宋时,邑人建杨时祠堂于此。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僧月秋潭于其上建东林庵。直至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僧人信谅又加重修,百余年间,其地成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罢黜里居的顾宪成,偕弟顾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史孟麟、薛敷教、钱一本等人,为继承杨时讲学遗志,共同倡导仪捐款重建兴复。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会期各三日。在讲习之余,间或指陈时弊,裁量人物,锐意图新,自称“东林人”,引起朝野倾慕。当时海内学者多以东林为楷模,影响极大。明天启五年(1625),阉党枉法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受其难,先毁“依庸堂”。次年,书院被严旨全部拆毁,不许存留片瓦寸椽。东林讲学等人亦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崇祯即位,惩处阉党,昭雪东林诸人,并下诏修复书院。崇祯二年,无锡吴桂森启旨修复“丽泽堂”,建“来复斋”,居中主持讲学。历清各朝,续有修葺,书院复还旧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书院为学堂。后为东林小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因东林书院岁入失修 ,集议恢复旧观,发起重修。国学大师唐文治撰写了碑文,“发明性理之根源”,并略述书院建置始末,“惟愿我乡邦人士,景仰前徽,保气节于将坠。”碑后列有发起人姓名。唐文治长期在锡地办学,声名卓著。碑今存无锡东林书院。

1982年、1994年先后两次修缮。1993-94年间旧址东北侧增建楼屋数室。现旧址范围基本完好。所存石牌坊、伴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保持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历史风貌。内有顾宪成所撰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1956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10多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

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永远的天涯歌女

周璇《马路天使》原版


周璇《马路天使》原版


李香兰版(电影画面疑似日军侵华宣传片,李香兰在伪满电影公司拍摄了不少此类影片)


邓丽君版


徐小凤版(Live)


央视版,张燕(MV)


央视版,张燕(Live)


央视版,卓依婷


粤语版


笛子演奏版(Live)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3幕歌剧 尼克松在中国



A Special Collection from Gaorge Mason University Library

1985年John Adams与诗人艾里斯.古德曼与戏剧导演皮特.塞拉斯合作,创作了歌剧《尼克松在中国》,该剧取材于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对中国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它已成为当代歌剧文献中的重要作品。

专辑曲目:

1. Act I, Scene 1: (Beginning)
2. Act I, Scene 1: 'Soldiers Of Heaven Hold The Sky'
3. Act I, Scene 1: 'The People Are The Heroes Now'
4. Act I, Scene 1: Landing Of The Spirit Of '76
5. Act I, Scene 1: 'Your Flight Was Smooth, I Hope?'
6. Act I, Scene 1: 'News Has A Kind Of Mystery'
7. Act I, Scene 3: 'Ladies And Gentlemen, Comrades And Friends,' (Chou)
8. Act I, Scene 3: 'Mr. Premier, Distinguised Guests'
9. Act I, Scene 3: Cheers
10. Act II, Scene 1: 'This Is Prophetic!'
11. Act II, Scene 1: 'At Last The Weather's Warming Up'
12. Act II, Scene 2: (Beginning)
13. Act II, Scene 2: 'Oh What A Day I Thought I'd Die!'
14. Act II, Scene 2: 'Whip Her To Death!'
15. Act II, Scene 2: Tropical Storm
16. Act II, Scene 2: 'I Am The Wife Of Mao Tse-tung'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5元人民币

一首东北风味的饶舌歌,挺逗~

5元人民币

宋美龄的美国母校



宋美龄1899年3月30号(光绪23年三月初五)在上海出生。父亲是卫理公会牧师宋嘉树,被堂舅收为儿子后,带到波士顿。宋家三姊妹因而得以在美国开放以及中国保守的环境下成长,并主导中国近代史的演变。

大姐蔼龄1904年只身赴美就读Wellesley College,为两个妹妹作开路先锋。之后1907年,十岁的美龄与十四岁的庆龄一同赴美念书。1912年,15岁的美龄成为Wellesley的正式生,选读英国文学、哲学及法文等。在这学校时,就显出她的领导才能。

宋美龄的母校,Wellesley College就在Boston的西南,这所声名显赫的女子学院知名校友除了宋氏三姐妹外,也包括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

Madame Chiang Kai-shek from Wellesley College website

Wellesley College Mayling Soong Foundation

Wellesley College Chinese Department
The school has a Mayling Soong Scholarship for study abroad programs.

Wellesley in Shanghai

NPR: Madame Chiang Dies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illiam Joseph, a specialist in Asian studies at Wellesley College, from WBUR, Boston's Public Radio Station

在进入之前,三姐妹先在乔治亚州的另一所女子学院Wesleyan College学习过,这也是美国最早的女子学院。1943年,该校授予三人荣誉博士学位。

The Soong Sisters from Wesleyan College website

Wesleyan College mourns the passing of Madame Chiang Kai-shek